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显示,中国工业负荷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超过60%,其碳排放的占比超过40%,工业负荷的减碳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意义重大。同时,随着中国间歇性新能源装机占比越来越高,电网灵活调控资源会严重匮乏,可能出现严重的电力、电量“双缺”情况,亟须挖掘用户侧调控资源。因此,应推动中国工业生产过程的再电气化,挖掘工业用户的供需互动潜力,实现降低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,释放数亿千瓦级电力和千亿千瓦时级电量的调控能力。
然而,工业生产过程极为复杂,涉及能量-物质精准分配、连续-离散工序配合、异质多能深度耦合,现有工业生产过程缺少对供需互动的考量,电网调控导致的变工况运行易诱发生产安全和能耗升高问题。同时,工业参与节能和供需互动仍缺乏明确市场角色定位和长效保障机制,有必要开展工业生产过程升级改造、生产管理、优化调度、运行控制、市场机制、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,挖掘工业用户供需互动潜力,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和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为此,《电力系统自动化》设立“面向工业生产过程再电气化的供需互动”专栏,长期征集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在理论研究、技术应用、工程示范等方面的核心成果,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。
一、征稿方向
1. 工业生产过程再电气化与供需互动的发展路径
2. 工业生产过程再电气化与节能降碳规划设计方法
3. 工业用户能效-碳效综合评估与协同优化
4. 工业用户能量-物质-碳流联合建模与仿真模拟
5. 工业用户可靠调节能力评估与动态预测技术
6. 工业用户-电网多时间尺度供需互动技术与装置
7. 工业用户-电网互动供需关系与多主体盈利模式
8. 工业负荷供需互动的典型示范应用案例
二、投稿要求
1. 重点突出、结构合理、言简意赅,字数以8000字(包括图表)以内为宜。
2. 围绕近两年相关课题热点、难点问题开展研究,能充分反映上述专业方向上的核心创新成果。
3. 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案叙述清楚,理论联系实际,有独到见解与实用价值,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解释,论点、论据和结论清晰明确。
4. 所投论文未在公开媒体上发表。
5. 来稿请用Word排版,格式与《电力系统自动化》要求一致。
三、投稿方式
请由论文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在《电力系统自动化》投稿平台(www.aeps-info.com)注册。以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投稿,请注意在投稿栏目中选择“面向工业生产过程再电气化的供需互动”。真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!
四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:杨松迎
电 话:025-81093046
邮 箱:yangsongying@sgepri.sgcc.com.cn